玩pg电子的技巧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玩pg电子的技巧 > 新闻动态 >

盘点描写秋梦的10首巅峰之作:以飘逸之笔,描摹秋梦旖旎风光;凭超脱之怀,诉尽人生起落沧桑!

发布日期:2025-10-09 03:30    点击次数:191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秋,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诗行,而秋梦,更是这诗行中最缱绻旖旎的篇章。它或如杜牧笔下“残梦夜魂断,美人边思深”,在孤鸿与落叶间,寄寓着深沉的牵挂;或似孙光宪词中“即此是高唐,掩屏秋梦长”,借缱绻情深,抒写对美好境界的眷恋。秋梦,是晏几道“秋梦短长亭”的离愁别绪,是纳兰性德“秋梦不归家”的边塞哀愁,更是无数诗人以飘逸之笔描摹出的旖旎风光,凭超脱之怀诉尽的人生起落沧桑。以下十首秋梦巅峰之作,邀您共赏。

图片

1

秋 梦

杜牧〔唐代〕

寒空动高吹,月色满清砧。

残梦夜魂断,美人边思深。

孤鸿秋出塞,一叶暗辞林。

又寄征衣去,迢迢天外心。

杜牧此诗以清冷秋夜为底色,将思妇的深切思念与家国情怀糅合成诗。彼时,杜牧身处晚唐乱世,宦官专权、藩镇割据,他虽胸怀“平生五色线,愿补舜衣裳”的抱负,却屡遭贬谪,只能在诗中寄托忧思。诗中“寒空动高吹,月色满清砧”以风声、月色勾勒出秋夜的孤寂,捣衣砧的清响更添凄清,恰似思妇辗转难眠的心绪。而“孤鸿秋出塞,一叶暗辞林”借孤雁南飞、黄叶飘零,暗喻边塞征人的漂泊与时光的流逝,思妇的“边思深”便有了更深的时代注脚。

尾联“又寄征衣去,迢迢天外心”最见功力。征衣虽寄,却难抵“天外”的遥远,思妇的牵挂如秋夜般绵长无尽。杜牧以思妇的口吻写边塞之苦,实则暗含对晚唐边患的隐忧——那些远戍的将士,何尝不是时代的“孤鸿”?全诗无一句直抒家国,却通过秋夜的意象与思妇的深情,将个人命运与时代悲欢紧密相连,堪称晚唐咏怀诗的典范。

图片

图片

2

秋 梦

陈献章〔明代〕

南海五千里,不来庄定山。

何由到江北,此会非人间。

短短目相属,悠悠心自閒。

莫言但是梦,好梦亦云悭。

陈献章此诗以梦境为引,抒写对挚友庄定山的深切思念。诗中“南海五千里,不来庄定山”以空间之遥,暗喻相聚之难——彼时陈献章隐居江门白沙里,庄定山(庄昶)则远在南京讲学,二人虽同为明代心学先驱,却因宦海沉浮与学术奔波,聚少离多。秋夜梦回,诗人以“短短目相属”的凝视,定格与友人短暂相会的瞬间,而“悠悠心自閒”的闲适,恰反衬出醒后更深的孤寂。尾联“莫言但是梦,好梦亦云悭”直抒胸臆,叹好梦难长,既是对友情的珍视,亦暗含对现实阻隔的无奈,情真意切,令人动容。

图片

图片

3

秋 梦

释函可〔明代〕

荒原寂寂落花钿,锦瑟閒抛五十弦。

蝉咽未离芳树里,马嘶偏系画堂前。

甄山道士传兵解,阳羡书生合醉眠。

尽向湖船载西子,城头空见草芊芊。

释函可此诗以荒原落花、锦瑟闲置起笔,勾勒出明末乱世残破之景。彼时,函可因“私撰逆书”案被流放盛京,途中目睹江南战火、士人殉节,家国破碎之痛与个人流离之悲交织。诗中“蝉咽”“马嘶”以声衬寂,暗喻故园凋零与羁旅孤寂;“甄山道士传兵解”借道家典故,隐指抗清志士殒身成仁;“阳羡书生醉眠”则以虚幻之境,反衬现实无路可逃的绝望。尾联“湖船载西子”的典故与“城头草芊芊”的荒芜形成强烈反差,恰似诗人对故国繁华的追忆与眼前苍凉的对照,血泪凝成的秋梦,尽是乱世遗民的悲怆。

图片

图片

4

岳阳楼

刘长卿〔唐代〕

行尽清溪日已蹉,云容山影两嵯峨。

楼前归客怨秋梦,湖上美人疑夜歌。

独坐高高风势急,平湖渺渺月明多。

终期一艇载樵去,来往片帆愁白波。

刘长卿此诗写于其被贬谪时期,满含身世之叹与秋意之愁。开篇“行尽清溪日已蹉”,以行程之久、时光虚度,暗喻仕途坎坷。楼前归客因秋梦而心生怨怼,湖上似有美人夜歌,虚实相生,更添孤寂。独坐楼中,风急月明,平湖渺渺,诗人被贬的落寞尽显。尾联“终期一艇载樵去,来往片帆愁白波”,借向往隐居载樵、却又忧虑白波阻隔,将内心对自由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交织,于秋景中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和复杂难言的愁绪。

图片

图片

5

壬子偶题

王安石〔宋代〕

黄尘投老倦匆匆,故绕盆池种水红。

落日欹眠何所忆,江湖秋梦橹声中。

王安石此诗约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(1072)。诗题下作者自注云:“熙宁五年,东府庭下作盆池。故作。”,彼时他深陷变法漩涡,身心俱疲,于是提交辞呈准备告老还乡,但被宋神宗极力挽留而没有如愿以偿,所以这期间他的心里很矛盾,更加向往平静淡然的江湖生活。首句“黄尘投老倦匆匆”,以“黄尘”喻尘世纷扰,“投老”点明年岁已高,道尽对官场奔波的厌倦。次句“故绕盆池种水红”,看似闲适种草,实则借盆池这一方小天地,排遣内心烦闷,寻片刻宁静。后两句“落日欹眠何所忆,江湖秋梦橹声中”,描绘落日下斜躺入眠之景,“江湖秋梦”将回忆引向广阔天地,橹声悠悠,似在低吟过往。此诗借秋梦,抒发了王安石对宁静江湖生活的向往,以及对官场疲惫的无奈,情感真挚深沉。

图片

图片

6

清江引·秋怀

张可久〔元代〕

西风信来家万里,问我归期未?

雁啼红叶天,人醉黄花地,芭蕉雨声秋梦里。

张可久一生仕途坎坷,长期漂泊在外,这首《清江引·秋怀》正是他羁旅愁思的抒发。开篇“西风信来家万里”,借西风捎来家书,点明离家之远,思乡之情顿起。“问我归期未”,以家人询问归期,更添归心似箭却不得归的无奈。接着“雁啼红叶天,人醉黄花地”,以雁啼、红叶、黄花等秋日典型意象,勾勒出萧瑟又绚烂的秋景,而“人醉”实则是借酒消愁。末句“芭蕉雨声秋梦里”,雨打芭蕉声入秋梦,将游子在秋夜中的孤寂、对家乡的思念,都融入这淅沥雨声与缥缈秋梦之中,令人动容。

图片

图片

7

菩萨蛮·黄云紫塞三千里

纳兰性德〔清代〕

黄云紫塞三千里,女墙西畔啼乌起。落日万山寒,萧萧猎马还。

笳声听不得,入夜空城黑。秋梦不归家,残灯落碎花。

这首词作于妻子卢氏病故后,词人秋天随康熙帝巡近边时,创作了这首词抒发满心愁绪。上阕以“黄云紫塞三千里”的雄浑之景开篇,尽显塞外广袤苍凉,“落日万山寒,萧萧猎马还”,寒日、万山、猎马,勾勒出萧瑟又充满动感的画面,却也难掩孤寂。下阕“笳声听不得”,胡笳哀怨,触动愁肠,“入夜空城黑”更添凄清。末句“秋梦不归家,残灯落碎花”,将游子思乡却难归的愁绪,融入秋夜残灯的意象中,那飘落的灯花,恰似词人破碎的归梦,令人心生怅惘。

图片

图片

8

一剪梅·题叶南雪丈梅雪幽闺画扇

梁鼎芬〔清代〕

违世心情绝世姿。梅也相宜。花也相宜。更谁岁暮尚漂离。病里寻思。画里寻思。

倦著薰笼坐小移。有个人儿。没个人儿。笑君秋梦醒来迟。应忆当时。也似当时。

梁鼎芬身处晚清动荡之世,仕途坎坷,内心常怀隐逸与孤寂。此词借题叶南雪的梅雪幽闺画扇抒怀。“违世心情绝世姿”,既赞画中梅雪超凡脱俗,亦是自喻,流露远离尘世之心。“更谁岁暮尚漂离”,点明岁暮漂泊之苦,病中与画中反复寻思,更显落寞。下阕“倦著薰笼坐小移”,以慵懒姿态写孤寂无聊。“笑君秋梦醒来迟”,借“秋梦”隐喻往昔情思,笑对方醒悟太晚,而“应忆当时,也似当时”,在回忆与现实的交织中,将那份难以言说的怅惘与眷恋,抒写得细腻而动人。

图片

图片

9

蝶恋花·秋闺

 宋徵舆〔清代〕

宝枕轻风秋梦薄。红敛双蛾,颠倒垂金雀。新样罗衣浑弃却,犹寻旧日春衫着。

偏是断肠花不落。人苦伤心,镜里颜非昨。曾误当初青女约,只今霜夜思量着。

宋徵舆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,世事变迁带来的愁绪常萦绕文人心中,此词便是一例。上阕描绘秋闺场景,“宝枕轻风秋梦薄”,以轻风、薄梦营造出清冷孤寂氛围,女子双眉紧蹙,无心装扮,新衣弃置,偏寻旧日春衫,尽显对往昔的眷恋。下阕“偏是断肠花不落”,以花不解人愁作比,更添哀伤,“镜里颜非昨”感慨时光流逝、容颜老去。结尾“曾误当初青女约,只今霜夜思量着”,借青女传说,悔恨当初错过,如今霜夜独思,将秋闺女子的愁肠百结刻画得入木三分。

图片

图片

10

临江仙·淡水三年欢意

晏几道〔宋代〕

淡水三年欢意,危弦几夜离情。晓霜红叶舞归程。客情今古道,秋梦短长亭。

渌酒尊前清泪,阳关叠里离声。少陵诗思旧才名。云鸿相约处,烟雾九重城。

晏几道是一位多情词人,每到一处,必然与歌妓缱绻缠绵,分手时就有相思痛苦。经历得多,品尝得深,抒发得真切强烈。这首《临江仙》便是他离别之作。上阕“淡水三年欢意,危弦几夜离情”,回忆三年相处欢愉,又以琴弦急切写离情难抑。“晓霜红叶舞归程”借秋景渲染离别凄凉,“秋梦短长亭”将秋梦与古道长亭相连,梦中亦难逃离情羁绊。下阕“渌酒尊前清泪,阳关叠里离声”,酒与泪、曲与声交织,悲情更浓。末句“云鸿相约处,烟雾九重城”,以云鸿(云、鸿是歌伎名,晏几道好以属意者名字入词,以记其坠欢零绪之迹。尽管是分别在即,小云、小鸿还与他相约。然而她们身世漂零,俱流转入间,这相约是渺茫的,如同烟雾般可望而不可即)相约的缥缈,暗示重逢无期,余韵悠长,尽显离别之愁与身世之叹。

图片

备注:文章/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,如有错误,欢迎指正,一起学习共同进步!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玩pg电子的技巧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